国际商务财会

硬核项目亮相教博会,上海商业会计学校“产教

 

举起平板电脑,打开app,把摄像头对准产品图纸,再按下拍摄键,就可以在屏幕上看见立体的产品画面,三维模型、内部构造等信息一览无遗,如果对产品中意的话,还能通过互联网,直接下单订购。

在4月26日至28日举办的上海教育博览会上,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展出的“AR技术体验项目”深受追捧,尤其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学生观众争先体验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除了AR项目外,商会校今年主打参展的还有“3D鼠标操作体验”“无人机飞行模拟体验”“网络主播体验”“机器人互动”等高科技项目。那么,这所以商科著称的职业学校,为什么一反传统,推出了信息化水平如此之高的“硬核”项目?这一现象的背后,又有着怎样的人才培养新思路?

专业集群渗透,拥抱信息时代

“模拟无人机特别好玩,我飞过真正的无人机,和这个手感很像。在电脑上玩比真实的无人机更方便,也不需要跑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操作,在家里就能练。”一名小学男生对模拟无人机项目爱不释手。

无人机模拟飞行体验

一旁的主播台上,一名女生也玩得不亦乐乎,“我最喜欢小主播,因为我很喜欢唱歌,也希望世界上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我的歌声。在家里妈妈也给我拍过视频,我觉得非常有意思。”

网络小主播体验

最受热捧的机器人“悠悠”,是该校的“信息科技形象代言人”和“招生大使”。它像一个活泼可爱、圆头圆脑的小朋友,能够很自如地和观众进行互动问好,也与来观展的中小学生交上了朋友。

机器人悠悠现场舞蹈互动

“今年,我校布展的主题是‘传承与创新并举’,尤其突出‘创新’这一方面,我们展出这些高新设备,是立足新形势,拓展职业人才培养内涵的一次宣示。”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校长陈文珊介绍道。

随着“互联网+”新技术日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,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择业时,会选择既感兴趣、又能谋生的新型企业和新兴职业,而这些企业和职业往往要求人才具备复合型技能。

以商会校对口之一的财经行业为例,在“双创”背景下,不少毕业生进入了民营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、信息科技企业做财务人员。而这类企业由于天然的“高科技”和“互联网”属性,对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各个岗位都提出了不低的新技术要求。

“所以,我们在财经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‘智慧财会’‘智慧财务管理’和‘智慧金融’,并融入了‘互联网+’的概念,使财经类人才的培养更加主动地对接和拥抱信息时代的到来,充分体现出融合的理念。”陈校长说。

据了解,商会校正着手对现有的财经、商贸、信息三大专业群“开刀”,打破专业群之间、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物理界限,让群内和群际的各专业之间发生化学反应,尤其要使信息技术成为联结各门专业的渗透性纽带,实现更为紧密的融合,让课程体系既专业、又复合,从而让人才更立体、更丰满,更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、工作要求。

内外协同育人,校企合作升级

然而,要想在一所商科名校里开辟“信息技术”的新天地并非易事,缺设施设备、缺优质教师、缺实践载体等关键问题必须解决。而用外脑、引外智、借外力则成为了商会校转型破局的“金钥匙”。

26日开幕当天,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在展会主展台举行了一场签约仪式,校长陈文珊与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九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优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签订合作协议,携手成立上海市新技能培训项目网络试听基地。

上海市新技能培训项目网络试听基地签约仪式

“根据合作协议,下一步,学校将与这3家国内新媒体应用技术领域中的顶尖的企业,基于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原则,把行业和企业最新的技术要求开发成规范的、科学的课程体系,以‘培训包’的方式为学生、老师和全体学员提供最专业、最有效的新媒体应用技能培训,来充实校内的专业缺口,而最终的培训成效如何,还要由行业来进行考核和鉴定。”

陈校长告诉记者,除了校企之间的强强联手,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更是至关重要。作为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的直属中职校,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联合上海市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,成为了第一批6家新技能培训试点单位之一,并获批了《音频IP(知识产权)产品制作》《AR交互应用操作》《电子竞技设备安装及维护》3个新技能培训项目。“这次与3家企业的合作,正是我们在推进新技能培训试点工作上出的‘实招’,成为了我校落实产教融合战略的一大亮点。”